小猪唏哩呼噜
暂无内容列表
他唏哩呼噜是中国儿童文学史上著名的一只小猪。因为他吃东两的时候,总是头也不抬地“唏哩呼噜、唏哩呼噜”一片响,所以就叫了这个名字。唏哩呼噜是一只不平凡的小猪,别看他小,经历过的事情可不少,恐怕有的大人都不如他。唏哩呼噜被大狼叼走,要被分成块放进小狼宝宝的肚里,他并没有怕,而是巧妙地逃脱了大狼的手心,还战胜了要吃掉小狼们的月牙熊,成功地保护了小狼们;他为鸭太太做保镖,一个人赶夜路到城里送鸭蛋;还帮鸡太太鸡宅捉鬼呢……小猪唏哩呼噜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事:他想挣点钱给妈妈买生日礼物,可是狐狸掌柜说话不算数,让他吃了不少苦;为了还钱,唏哩呼噜给象博士当保姆看孩子,象博士“咬文嚼字”的,小猪唏哩呼噜受了不少的冤枉气……可是,小猪唏哩呼噜才不在乎这些呢,因为他是那只著名的小猪啊。
唏哩呼噜历险记
唏哩呼噜是谁
大狼叼走了唏哩呼噜
不是打秋千
小猪吓跑了大狼
好心的八哥小姐
三个小家伙
月牙熊又想一干坏事
全都吓跑了
小猪当保镖
为了妈妈的荣誉
很和气的驴先生
牛先生的扁担
大老虎劫路
一担子大香蕉
小猪的生日礼物
小猪和蛇
小猪怎样认识了一条蛇
花花怎样当鞭子,怎样当竹竿
猫先生怎样替猪太太抓耗子
花花怎样成了小猪的朋友
小猪卖橘子
唏哩呼噜想要一辆自行车
卖橘子闯了祸
镶牙的代价
唏哩呼噜开设“技术咨询所”
尾声
小猪唏哩呼噜为什么如此令人着迷?
儿童阅读推广人 阿甲
2005年《父母必读》杂志与红泥巴读书俱乐部举办了第一届Top 10童书评选活动,活动前后持续了近一年时间,针对近几年出版的童书,以适合0-8岁儿童阅读的图书为主,分别由读者投票、专家投票和编辑投票,最后综合决出前10名。此次评选没有限定图书原始出版的范围,因此进入前10名的绝大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的图画书,只有一本国内原创童书入选,而且还不是图画书,这就是孙幼军先生的《小猪唏哩呼噜》。
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是那种令人非常愉快的童话,秉承了作者一贯的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而且在“儿童观念”上远远跨越作者早年的理解,对孩子们甚少训教,充满了理解和爱怜。
我自己很喜欢这本新版的书,读给上幼儿园的女儿听,她也很喜欢;到学校去给一到三年级的小同学讲这个故事,他们也很喜欢。于是在2003年出版的《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中用专门的一篇推荐了它。红泥巴读书俱乐部从一开始就向家长、老师和孩子们推荐,推荐的渠道主要是在网络上。我们推荐给《父母必读》杂志的编辑们,她们中有不少是读《小布头奇遇记》长大的,于是她们也喜欢上了这本书,读给她们的孩子听,通过杂志推荐给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可爱的小猪唏哩呼噜了。
在西方的童书中,有一种类型叫做Readaloud,意思是“适合大声为孩子读的书”,绝大多数图画书和部分童话、小说都被认为是Readaloud,有些作家在创作时就有这种特定的追求,比如英国作家达尔创作的大部分儿童小说都是典型的Readaloud,他的经典名篇《詹姆斯与大仙桃》被誉为英文世界中最适合为孩子读的书。如果借用这个概念,不难发现《小猪唏哩呼噜》就是一部典型的Readaloud。可惜在简体中文世界里,这种适合直接为儿童大声读的书是很少的,而特意为孩子们创作这种作品的作家更是少之又少,孙幼军就是这样一位作家。
当你捧起《小猪唏哩呼噜》,最好不要默读,请大声地读,读给孩子听,读给自己听,你就能领略它的魅力,知道它为什么会那么令孩子和妈妈们着迷了。许多为孩子读过这本书的妈妈们,在网上留下了她们的感想和书评。后来连老师们也加入进来,他们为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心怀感激的读者希望向孙幼军先生表达敬意,甚至会发邮件给我,托我转达。其中有位妈妈的讲述特别让我感动,她说自己4岁多的儿子特别喜欢听这本书,她已经为他读了几遍。可是妈妈要到异地去工作一段时间,临走前她对着录音机读了几个晚上,这样儿子每天晚上又可以听到妈妈读的《小猪唏哩呼噜》了。
2005年12月Top 10童书评选颁奖大会上,孙爷爷来到家长和孩子们的中间。他站在临时围起来的舞台中央,为孩子们读《小猪唏哩呼噜》的开头部分,所有的人都开心地笑了。专注的孙爷爷没有留意到,在他脚边的泡沫地板上趴着一个小男孩,抢在他的前头,一句一句地把这一节全背了下来。大会结束后,许多读者带着孙爷爷签名的书离开,一个小女孩缠着妈妈,让她一边走一边继续读后面的章节……
真正让孩子着迷的书,大概就是这样吧。
《小猪唏哩呼噜》大事记
2000年5月 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000年 获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童话类提名奖。
2006年12月 荣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小猪唏哩呼噜》的荣誉
该作品曾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童话类提名奖;“优秀童书 Top 10”年度评奖,本书是唯一入选的国内原创作品;国际儿童阅读联盟刊物《书鸟》推荐的三本原创书之一;荣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入选新闻出版署2007年底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