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文明而言,时令节气是非常重要的。这套《中国传统节日故事》,旨在让每个孩子了解自己的传统节日,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整套书总共8本,收录了8个传统节日故事。一些故事来自民间的口耳相传,比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原来来自于一只怪兽“年”的传说;七夕节,来源于大家耳熟能详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而端午节,则是源于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纪念……
文字也多次经过推敲和精炼,非常富有童趣,比如《腊八的故事》里,有这样一段文字““瞌睡虫”觉得老两口太小心。他对媳妇儿说:“粮满仓,豆满仓,何必犯傻种地忙?”“没底锅”觉得老两口真啰嗦。她对丈夫说:“有单衣,有棉被,织布不如把觉睡。”听到这样好玩押韵的对话,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呢?最为贴心的是,我们还在末尾附上了每一个传统节日的有趣的习俗,孩子们在听完故事,还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节日,感受传统之美。
与此前出版的四辑毛毛虫中国经典图画书一样,这套书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个大师为孩子作画的年代。《七夕的故事》出自著名戏曲人物画大师高马得先生。马得先生以画戏曲人物闻名,他借鉴了戏曲人物的造型,又能放开手随意点染,整个画面妙趣横生。《中秋节的故事》,由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先生所画,他的工笔人物画造型严谨,线条流畅,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端午节的故事》由著名画家秦龙先生所做,秦先生用心用情,绘出了三闾大夫九死不悔的一生。《春节的故事》出自当代新文人画派画家朱新建之手,画家用一种游戏的心态,讲述了一个怪兽的故事。画面非常洒脱,气息散淡,又充满稚拙的童趣……
维特根斯坦说:“我的语言的尽头意味着我的世界的尽头。”
而童谣作为口头文学传统中的祖母绿,世代流传。
那带着颜色、声音、节奏、韵律的文字,始终像童年记忆一样召唤着我们。
童谣对孩子的成长和语言发展有何作用?
童谣创造了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生活画面,它营造的世界有大量留白。让孩子驰骋想象力,天马行空地飞。
·童谣打破了日常规则, 给了儿童在想象中挑战规则的自由。
·我们知道,孩子们都喜欢游戏,而游戏是创造性的一个表现。
所以,孩子天生有戏耍语言的倾向,他们喜欢“胡闹”。这点需求,很多童谣都能满足 。
童谣的语调是多变的:
·跟爸爸一起可以快速念,它的调子是调皮的。
·跟奶奶一起可以和缓地唱,它的调子又是温暖的。
·跟小朋友们一起整齐地念时,它又有了清脆、欢快的调子。
尽早给孩子念童谣吧!
认识小动物是每一个小朋友都要经历的学习阶段,怎样让小朋友在充满兴趣和好奇的心情下去认识自然中的各种动物呢?
动物猜猜系列就是最好的解决途径了!先通过画面来辨识动物的一小部分,然后下一个画面放大这个动物最具特点的部分,让小朋友猜测这是什么动物。最后通过拉开页面揭晓答案,带来一个小惊喜。这样的拉页形式很好地隐藏了最后答案,让整个猜动物的过程充满悬念,能充分调动起小孩子好奇的心理。
颜色鲜艳、充满活力、时尚而富有趣味的画面,非常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对于动物特征的表述含有非常精确的知识点,同时具备朗朗上口的特点,小朋友能够很容易地学会。这套书集认知和科普于一身,精美的印刷和包装,绝对是父母送给孩子不可多得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