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米.狄波拉从事图画书创作四十余年来,创作的图画书超过二百本,当有人问及他最喜欢哪部作品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因为这个故事记录了汤
米和外婆、曾外婆之间的生活点滴,展现了祖孙三代人互相关爱、其乐融融的生活,是他童年的真实写照。这本自传体图画书于1973年第一次出版。时隔二十五年后,狄波拉把这个故事当做一
个全新的创作来处理,图画都进行了重新上色,对文字也进行了细微的修改。不过故事情节依然保持不变。美国《图书馆杂志》认为“孩子们会不厌其烦地反复要听这个故事”。
当你把《小塞尔采蓝莓》捧在手里,能感受到它的文字、绘画、故事、人、动物、自然景色所散发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息。
孩子们听着朴实而优美的语言,看着生动而高雅的画面,被带到一个单纯而隐藏悬念的故事中。
小塞尔跟着妈妈到蓝莓山上采蓝莓;小熊比尔跟着妈妈,从山的另一侧到蓝莓山上吃蓝莓。他们都是为过冬做准备。可是,在山顶的蓝莓丛里,小塞尔和小比尔都跟错了妈妈……
孩子们一边为小塞尔和小比尔担心;一边处身美丽的山野中,体验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通过人与熊同时到山上去索取过冬的食物,告诉孩子大自然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赖以生存的环境,要心怀感激和敬畏。
《小塞尔采蓝莓》还让孩子得到一种单纯、自然、淳朴的生活体验,感受现实生活中已渐渐消逝的温馨、恬静、朴实。这种体验与感觉留在孩子的记忆里,当他们长大,面对种种竞争与挑战时,他们会记得,除了钢筋水泥、电脑、电视、都市的嘈杂,还有大自然向他们张开着臂膀。面对博大、深沉、无私的大自然,物质、名利、压力、失败……一切都没什么了不起。
当一个人有大自然为他宣泄压力,修养身心,我相信,他一定会快乐、幸福、成功。
性别是先天赋予的,也是后天文化塑造的。在“文化不利”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帮助女孩从小扭转习以为常的性别观。童书是途径之一,《纸袋公主》就是特别针对孩子之间性别平等教育的绝佳教材。就我的目力范围而言,这应该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直接反映这类观念的童书。
故事中公主和王子一开始就要“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可是火龙却把王子掠走了,还把城堡烧得一干二净。公主只好穿上一个纸袋,然后勇敢地追赶火龙,要救出王子。公主用自己的机智打败了火龙。谁知王子却嫌公主衣衫褴褛,公主气坏了,骂王子是一个没用的家伙,然后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颠覆了以往童话故事中的王子和公主形象。首先,公主表现得更加有智慧和力量,传统童话中都是公主等着王子的拯救,而这个童话却把两个角色彻底做了调换。其次,公主表现得更有主见,当王子责怪公主时,公主马上还以颜色,毫不犹豫地弃他而去。
“邻居阿健无缘无故打我,狗张着大嘴冲我叫,飞机也会从天上掉下来,可怕的细菌到处都是……”
幸好“我”有爷爷。每次“我”生病、受了欺负,或者被狗吓着,爷爷总是说:“没关系,没关系。”这是爷爷教给“我”的咒语,它创造了很多奇迹。不知不觉中,曾经让小男孩害怕和担心的拦路虎,都慢慢地在“没关系,没关系”的魔法中消失了。不再怯懦和担心,因为他明白了:即使语言不通,心灵却能相通;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坏。
是爷爷的慈爱与豁达帮助了小男孩。画面中的爷爷就像一棵大树,总是无微不至地守护着孙子,小读者也能感到踏实,体味爱意。不管小男孩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用担心或恐惧,因为始终有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没关系,没关系。”爷爷泰然充满慈爱的神情就像温暖的港湾,随时准备让每一个孩子停靠。
不过,爷爷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保护伞。他会蹲下来和孩子一起寻找草丛里的秘密,一起观察搬卵的蚂蚁,还会蹲下来告诉小男孩:“没关系,没关系。”爷爷总是和小男孩平等地在一起,一个慢慢长大,一个渐渐老去,生命的轮回交接出爱的圆满。
这是一段寻找爱的旅程。
故事从封面已经开始,小熊孤苦伶仃的眼神让人爱怜,想要爱而不得的表情让人同情。而翻开扉页,又是热烈的橘黄色和橘红色搭配,暗示出小熊对爱的热烈渴望。
小熊吉米的妈妈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爸爸在留给他一顶帽子后,也离家远走。成为孤儿的吉米,戴上爸爸的帽子,开始寻找爱。
作者在故事的开头只是简单描述了吉米的遭遇,但简洁的文字却精准地刻画出吉米的心情,“他忽然觉得心里空空的,仿佛破了一个大洞”,那种失落、寂寥、空空荡荡,只有身处当中的人才能体会。读者如果有失去亲人的经历,相信会被这句话拨动心弦。
吉米为老土拨鼠吓走了老鹰后,就和土拨鼠——小奶奶相依为命。小奶奶为他烹调食物、扇风、洗脚、说故事,让吉米体会到了爱的阳光。所以,当小奶奶死的时候,吉米难过得什么也吃不下。
后来,来了一只小兔子——小可爱,吉米仔细照顾小可爱,就如同小奶奶照顾他一样。可是,当小可爱遇见一只母兔子后,他离开了……
冬眠醒来后的吉米,决定带上帽子,再度出发。有一天,他救了一大群小动物。有了这些“小朋友”的陪伴,他不再感觉心中有个大洞。
故事不算新颖,甚至可以根据这个故事铺陈出一部长篇小说。但它给所有大读者和小读者一个启示:爱,要在人生的旅程中不断寻找。就像小熊吉米一样,他先得到了土拨鼠小奶奶的照顾,感觉到了被爱,才逐步具备了爱的能力,去照顾小兔子,拯救其他的小动物,所以只有被别人爱的经验,才有爱别人的能力。就生命的本质而言,每个人都是宇宙中的孤独个体,唯有爱能使个体相互联结、相互温暖。
“爱”,对小朋友是一个抽象的字眼,而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故事向孩子传达爱的观念,教会孩子们去爱。
爱是可以教的,当孩子生活在爱的怀抱中时。培养孩子的爱心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孩子们感受到被爱,因为爱像个水桶,只有先将水注满,才能倾倒出来。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指出,如果孩子的父母从感情上关心孩子,那么孩子往往容易具有友善、宽容和同情的美德,相反,那些感觉被父母轻视和排斥的孩子,通常具有很强的侵略性。这个故事中的吉米,虽然没有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爱,但在寻找爱的旅程中却感受到了别人的爱。
爱是可以教的,当大人的教育方法得当时。大人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通过游戏、讨论、示范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界定爱的行为。例如,让孩子了解,爱是关怀、爱是分享、爱是处处为他人着想。从身边的一事一物关注起,让孩子爱的感官更加敏锐,让孩子具备更强的爱的能力。
爱是可以教的,当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像《我想要爱》的故事时。如果父母和孩子能在夜晚柔和的灯光下,一起阅读这样的故事,一起感受童话的美妙,一起思考爱的真谛,我想,此时亲子之间传递的柔柔暧意,一定会和故事中浓浓的爱意汇成一体,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6年4月,我在杭州绿城育华小学举办“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时,首次听到了《我想要爱》这个故事,那是由杭州长寿桥小学的娄屹兰老师执教的一节图画书阅读课,会场洋溢着爱意和诗意,给我也留下了深刻印象。若干年后,那些听了这节课的教师和学生们,还记得这节别致的“爱的教育”课吗?
爸爸的围巾是一条暖暖的绿色的围巾。妈妈说这围巾很适合我。于是,我戴上了爸爸的绿围巾。
星期一。我围上了爸爸的围巾去上学。上学路上我遇到了一条大黑狗,但我紧握围巾没有被吓哭。
星期二。我和同学们玩捉迷藏,跑得比以往快了很多,老师也吃了一惊。
星期三。美子夸奖了我的围巾,我高兴了一整天。
星期四。我和淘气的良知第一次玩在了一起。
星期五。夜晚,我去公园取书。发现了猫咪在长椅上看书。
星期六。我替生病的妈妈去买东西,得到了大家的表扬。
星期日。我和朋友出门去跳绳,大风刮走了爸爸的绿围巾。
围巾找不到了,原来爸爸的绿围巾会魔法,变成了春天的绿树绿草。我看着满眼的春天绿色不再哭了。
所以,爸爸,你不要再担心,就在天上看着我和妈妈吧
这是一套适合3~6岁孩子阅读的性教育图书,它以生动的图画和文字,解答了孩子最为关心的生命的来源问题;解答了孩子对自己性别的疑惑;帮助孩子了解父母与自己的关系,让孩子学会爱父母和尊重父母。
本书没有把性教育只理解为生殖、生理知识教育,而是把性教育与生命教育、情感教育结合起来,融入到人格、情操、责任感等更高层次的培养,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