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的妈妈总是说:“大卫,不可以!”大卫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大卫一身污泥回家, 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大卫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每一幅页面里都有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但是,书的精华在后面:大卫在屋子里打棒球,把花瓶打破了。这下可闯大祸了,大卫被罚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流眼泪了。于是,妈妈对他说:“宝贝,来这里。”妈妈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对他说:“大卫乖,我爱你。”太经典了,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不管孩子有多调皮,可是当他伤心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永远是他温情的港湾。
每一个看过《大卫,不可以》的孩子都非常喜欢他,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世界上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
到了最后一页。大卫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妈妈一句“大卫乖,我爱你”,顿时就化解了大卫所有的眼泪和委屈。这一笔太温情了,整个故事跟着急转直下,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
性别是先天赋予的,也是后天文化塑造的。在“文化不利”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帮助女孩从小扭转习以为常的性别观。童书是途径之一,《纸袋公主》就是特别针对孩子之间性别平等教育的绝佳教材。就我的目力范围而言,这应该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直接反映这类观念的童书。
故事中公主和王子一开始就要“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可是火龙却把王子掠走了,还把城堡烧得一干二净。公主只好穿上一个纸袋,然后勇敢地追赶火龙,要救出王子。公主用自己的机智打败了火龙。谁知王子却嫌公主衣衫褴褛,公主气坏了,骂王子是一个没用的家伙,然后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颠覆了以往童话故事中的王子和公主形象。首先,公主表现得更加有智慧和力量,传统童话中都是公主等着王子的拯救,而这个童话却把两个角色彻底做了调换。其次,公主表现得更有主见,当王子责怪公主时,公主马上还以颜色,毫不犹豫地弃他而去。
小猪阿文突发奇想,想送一个“很大的抱抱”作为特别的生日礼物送给千里之外的奶奶。他和妈妈来到邮局,告诉工作人员倪先生说:“我要寄一个大大的拥抱给我的奶奶”,在妈妈帮助阿文写完奶奶家的地址后,小猪阿文给了倪先生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嘱咐说:“你把抱抱给邮差的时候,就要像这个抱抱一样大哦!” 然后,借着“抱抱”这份特殊邮件的传递,每个环节的邮差都拥抱了彼此。终于当“抱抱”寄到了奶奶家,奶奶很高兴,决定让邮差再寄一份特殊的礼物给阿文,这个同样特殊的礼物会是什么呢?在抱抱传递的过程中,邮差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一个单纯的想法、一个实际的小小行动,却大大地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暖暖的,很幸福。
本书利用“邮寄拥抱”的过程,把人们遗忘已久的人情味,一个一个重拾回来。这种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互动,却充满了创意与暖度,结局中的小小猪脸上的亲亲创意,令人莞尔。故事中的动物造型多变,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甚至身上长满尖刺,更为传递拥抱的过程增加几分波折和趣味。搭配俏皮、活泼的文字叙述,大人、孩子都适合阅读,尽情享受这种甜蜜与幸福。
丛林里有个小猩猩,小巧可爱,可以捧在手心里,放在花从上。大家都爱它,用自己的方式给它无处不在的爱。后来,小猩猩长啊长啊……,终于有一天,小猩猩长成了个大块头!那么呢……大家还是一样地爱它!
生动的图画加上简洁的文字,“大家都爱小猩猩”这个简单的故事,其实是想告诉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始终陪伴他们的,是父母以及周围人的爱。这样的爱没有原因,没有目的,清澈而又醇厚。故事并没有刻意冗长的渲染,简简单单的文字好像是爱的种子,孩子们在欣赏画面的温馨唯美时,种子已经轻轻地撒在他们心田。这个故事同时也告诉家长,当孩子长大,自己的想法越来越独立的时候,请不要让孩子的心与我们渐行渐远。大人们的关爱和给予永远都不会是对孩子的束缚,而是一种温暖,一种支持。
两岁大的尼尔.阿姆斯特朗观赏了一场飞行比赛,这深深刻印在他幼小的心上。尼尔一天天长大,他一次又一次梦见自己屏住呼吸,飘浮在半空中。他在教会的墓地割草、在面包店打工,支付上百架模型飞机和《空中旅行》杂志的费用。在万里无云的夜里,他会爬上邻居金德先生的车库屋顶,用望远镜欣赏月亮和星星。一天,尼尔问父母,可不可以让他去学开飞机?他的父母答应了。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日,这个生性害羞的小男孩踏上了月球,成为几百万人心目中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