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 2007年中国中华传统中文绘本故事书 - 儿童绘本 - 宝宝地带
加载中....
您的位置: 首页 > 儿童绘本 >

2007年中国中华传统中文绘本故事书

保存至桌面

当我们长大,当我们远行,当我们对故乡的记忆渐渐地变得像雾一样漠糊不清的时候,远方,却有谁还在牵挂着我们。
你想到了吗?这个谁,竟是故乡桥头的一座小石狮!
一座不会说话,有生命的小石狮。
我们走了,我们无牵无挂地走了,我们一走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但它却被永远地留在了那里,留在了小镇上,守着对我们童年的回忆,与岁月相伴。它是历史,是见证,更是故乡的一个化身。当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人有一天突然回眸,突然回想起它的时候,我们会泪流满面,我们会发现,不仅仅是小石狮在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望着我们,其实,我们也在几十年如一日地眷恋着它,因为那是母亲一般慈爱的目光。
……
故事是从小石狮的自述开始的:我是小镇的守护神,小镇里唯一的石狮子,唯一的守护神……这本图画书的文字不多,一共只有173个字,作者惜墨如金。可能因为作者是一位画家的缘故吧,他不是想用文字“写”出一个故事,而是更想用图画“画”出一个唤起我们浓浓乡愁的故事。
是的,与质朴到近乎直白、说话的文字相比,图画可就是浓墨重彩了!你看这一幅画,就是小石狮仰头望苍穹的那一幅,旁白只是淡淡的一句“也许他们会把我忘记……”但我们作为一个观者,却被画面传递的意境深深地打动了——这是一个寒冷的雪夜,小石狮被漆黑的夜色和漫天飞舞的雪花包围,天地苍茫,它看上去是那样的孤独与失落。然而,在这大面积的阴冷色调当中,却有那么一束自天而降的高光照亮了小石狮,多少冲淡了我们的悲凉。那应该不是月光,这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不可能有月光,那应该是小石狮心头的一束希冀的光。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还用得着小石狮再多说什么吗?不用了,我想,任何一个人,不管你是一个粗线条还是一个情感澎湃的人,都不可不被感动。
说到图画,我们就不能不多说几句了。
一开始,当小石狮自述的旁白响起时,画家一连用了两个急速推进的镜头,从一个看得见小石狮全貌和一排村舍的中景,一跃就到了小石狮脸部的特写、大特写。接下来,镜头拉开来了,不疾不许地又来了一个中景。在这个中景中,多了一只黑猫,多了一个用手抚摸小石狮脑袋的人。这一张一弛,不仅很好地把握了节奏,一下子就把我们引入了小石狮的内心世界,还让我们哑然失笑,又有谁会料到矗立在桥头的石狮,竟会这么小,小到比一只黑猫还小呢!
画家还用色彩的变化,来配合小石狮的心声。因为是一座“我的年纪,比镇里最老的人还大上许多”的小石狮在回首往昔,所以整本书的基调都是一种与之相配的旧旧的、岁月悠远的颜色。但当它说出那句让人心悸的内心独白“可是我记得他们,想念他们”时,画面突然一转,呈现出一抹温暖人心的春天般的亮色。那是一种美丽的、幻想般的色彩,红雨伞、提灯笼的小女孩、小船……都在这一片浓浓的绿色中浮现了出来,飞舞起来。看到了吗?小石狮的眼角还淌出了一滴眼泪呢,这应该是一滴幸福回忆的眼泪。
可不是嘛,如果你注意看,还真的会发现小石狮的表情在变化呢——你看这一幅,当小石狮说“我什么都记得,记得镇上所有的人、所有发生过的事”时,就是有耕牛、长胡子老人、鸭子……飞起来的那一幅画面,它是不是追忆般地闭上了眼睛?你再看这一幅,这幅没有一个文字,一个身穿红袄的小女孩依偎在它的左边,一个手拿长长烟袋锅的老人用手摸着它站在右边,它的眼珠是不是不在中间,而是分别跑到了两边?
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图画书。
慢慢地读,读完了文字读画,读完了画再读文字,你才会读出它的意境,才会读出它的余韵。
于是,你就会想,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小石狮。
只不过,我们常常会把它忘记。

翻开《灶王爷》,你第一眼就看到灶王爷用那一双大大的眼睛盯着你。再翻页,连续五幅小图,还是那一双大眼睛,眼珠儿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看得你好仔细,彷佛要穿透你,把那纤细如尘的心底事一览无遗。

灶王爷为甚么要睁着两个大眼睛看着我们?

人因为贪婪、好强争胜、缺乏关爱、爱诿过于他人,于是妄念丛生。《灶王爷》里的一家子都曾有过一时妄念。「我」会因为贪嘴,想在灶上可口的饭菜,拣一块放进嘴里;相处几十年的爷爷会跟奶奶吵架,互说不是;奶奶会因为小心眼,数落邻里长短;「我」怕承担责任,想以谎话瞒骗他人;「我」做错事,爷爷会动气动手……可幸,「灶王爷」总会睁着两个大眼睛看顾世人,让他们在澄明如镜的大眼睛里,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

不过,只把灶王爷那一双大眼睛视为对人间的监察,那似乎漠视了人类纯朴的本源。试把灶王爷那一双大眼睛理解为我们心中的「眼睛」,人类早存的仁心与善念,也许更得作者的心意所在。因为心中早种善的种子,胸中溢满关爱,当我们在行为上有所失当的时候,善的种子就来提醒:当心啊!当我们眼里只见他人过失的时候,关爱又来提醒:当心啊!

“年”这个传说中的怪物,在中国流传久远,大家对他似乎耳熟能详,却又十分陌生,因为没有一个人能确切地描绘他的长相,也正因为如此,越是增添他的神秘性,也就越发引人好奇,于是“年”成为大家心目中一个神秘的可怕怪物。
由于“年”在中国人的眼中是那么的独一而奇特,有关他的故事不胜枚举,但内容却大同小异,大多叙述他如何出来欺负人,大家如何用鞭炮驱赶他,接着又如何庆祝。大家都轻忽“年”到底是谁,为什么想欺负人,除了年终岁末出来,其他日子里他都做些什么,说到底,大家对“年”的了解有多少?
然而,我们却可以在由熊亮与耳火共同创作绘制的绘本——《年》中,一窥“年”的真面貌。在故事中,“年”是一个住在高山上的可怕怪物,每当岁末之际,会出来吓唬人,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它竟然是由孤独所聚积起来的一只怪物,因为没有人和他玩,内心空虚,情绪全都转成怒气,才会有伤人的举动。咦,这不是跟人很相似吗?其实,“年”不是山野中的怪物,而是人心灵深处的孤独怪物,平时躲在人的心中,时而出来啃噬他的主人,每到岁末,所有人都齐聚一堂,共享亲情、爱情及友情之乐时,“年”这个孤独的怪物的情绪会产生一连串的变化:由孤独→嫉妒→愤怒→想伤人,于是脱离主人的内心,表现于外,到处吓唬人。这就是让人闻之丧胆的“年”的实际由来啊!
作者不忍大家对“年”束手无策,任由“年”霸住众人的心灵。造成自伤伤人的凄惨结局,于是提供了战胜“年”的成功绝招——打电话,只要打个电话给亲人、爱人或朋友,将孤独情绪自内心深处释放出来,就无法凝聚成“年”这个怪物,或许很多人会觉得错愕,作者竟然提供“打电话”这么简单的方式,未免太孩子气了,没错,越是简单的方法,越是致胜的关键,而这也是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与作法,大人往往将问题复杂化而不知所措。
作者是以儿童的观点来叙述故事,他在最前面就开宗明义的说明“年是由孤独慢慢聚积而成的”,接着直指孤独是会伤人的,而破除孤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电话找人聊天,吐露心事。这个故事简洁有力的诠释一个抽象的名词——孤独,而且也解开了千年之谜——“年”兽的由来。
作者之所以以儿童观点为叙述手法,是体察了不是只有大人才会孤独,儿童也会觉得寂寞。尤其是现代家庭,父母亲工作忙碌,儿童又是独生子女,没有一个童伴,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自己找出方法去克服。教会孩子以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方法,去解决事情,才是教育最大的目的。这本绘本故事,将大家熟悉的“年”,化身成孤独的怪物,让儿童籍由简单可行的方法驱赶寂寞,我觉得它达成了某种奇特的目的,因此,这是一本让儿童有力量的绘本。
在图画的绘制方面,同样也可体察画者的用心,尤其是在造型的设计上,画者承续了作者的精神,将“年”画得圆滚滚,没有尖锐的线条,而且整个脸部看起来憨憨的,倒有点像圆圆胖胖的小孩。无形中,拉近了儿童与“年”的距离,忍不住想贴近他,了解凶恶行为的背后所隐藏的真实情绪。……籍由阅读的认同→移情→顿悟→启蒙→成长的历程,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此外,绘者大量用“红色”传达了中国年的特色,让整本绘本喜气洋洋,充满了年味再加上绘出过年的各种活动,包括放鞭炮、挂年画、提灯笼等,也让读者体会了过年的热闹气氛。
在许多出版社纷纷引进国外各式各样绘本的当儿,由国内画者创作具有传统文化、本土味的绘本故事,让我们看见中国绘本也正以它的风格(不管是传统或新式)慢慢兴起,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绘本。

自从现代化以来,强势者大谈全球化、地球村与竞争力。至21世纪,这种现象──所谓全球视野、国际运作能力,更是蔚为单一的主流。于是乎,全球皆沦为单一的麦当劳,没有历史,没有记忆,更没有身份的认同。

其实,自1960年代末期,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学者开始注意另一种殖民作为──新殖民主义,尤其是美国好莱坞文化及商品的侵略。针对新旧殖民经验,如何界定自己本土文化,珍视传统文化再生的契机及其不同之处,这是刻不容缓之事。

我们看到:全球越来越成为一个单一的经济体,而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全球化,而我们却也清楚的看到一个相反的运动,即是「文化国家主义」。

当世界越来越接近所谓的「地球村」,经济也越来越相互依赖时,我们反而越来越讲求人性化,且越来越强调彼此间的差异,越来越坚持自己的传统,越来越积极的守住自己的「根」与文化。

如今见熊氏兄弟,尝试以图画书的图像来诠释传统的民间技艺,呈现出对「传统」重新认同的觉醒。因为,传统不是可以继承的遗产,必须下一番苦功才能得以延续。最重要的是传统含有历史的意识,这种「历史的意识」,包含着一种认知──传统不仅仅具有「过去性」,同时也具有「现在性」;历史意识使一个作家在写作时,不仅仅在骨髓中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时代,同时也感觉到自己与传统文化同时并存。

在此思想基础上,我推荐熊亮先生的本土图画书《兔儿爷》——

每一个兔儿,都会属于一个孩子。

作为「中秋礼品」的玩具兔儿,殷切希望着能找到他的小主人,知道自己的新家。然而,一阵风吹来,地址不见了,玩具兔儿的期盼也落空。他的新家,变成了囤积旧货物的阁楼。

在盒子里,玩具兔儿静默而寂寞。

于是,玩具兔儿决定捅破盒子,从阁楼出走。走过漫长的台阶,走过黎明的街道,走向自己的小主人。最后,找到自己的归属,也让孩子有了新的陪伴者。

走出故事,每个孩子,一定也都希望自己拥有个陪伴者,或许是玩具,或许是宠物。

或许,是更亲近的亲情。

生活的忙碌,工作的牢笼,让我们成为了旧阁楼中出不了盒子的玩具兔儿,也让我们的孩子缺少陪伴而失望。

所以,让我们从故事,从图画书,陪伴着我们的孩子,成为他们需要的玩具兔儿;陪伴着需要陪伴的孩子,也让自己回家,既是归属,也是无微不至的陪伴。

《中国动画经典:哪吒闹海》在辽阔东海边上的陈塘关,哪吒降生了。一年一年过去了,哪吒在陈塘关快乐地成长着。这一年,东海龙王已经好久没有降雨了,还想着要吃童男童女。哪吒决心为民除害,大闹东海龙宫,还打死了前来挑衅的龙王三太子。东海龙王哪肯不善罢甘休,威胁交出哪吒,否则就要水淹陈塘关。在这生死关头,哪吒会做出怎样的惊人之举?哪吒的命运如何?他最终战胜东海龙王了吗?

王老汉家养了一只大胖驴,住在山上的老虎看见了想吃掉它,住在山下的小偷看见了想偷走它,这天晚上,他们偷偷溜到了王老汉家。

小偷扒开了屋顶,老虎挖开了墙角,他们发出的声音惊醒了王老汉,可王阿婆却说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小偷和老虎听见了,吓了一大跳——漏是谁?难道比他们还厉害?小偷吓得从屋顶上滑了下来,正好掉到老虎背上。

老虎以为小偷是漏,小偷以为老虎是漏,老虎吓得拔腿就跑,不小心撞到一棵大树上,将小偷撞飞出去。

以为没事了的老虎心不甘,还想回去吃驴,小偷也想重新回去偷驴,结果两人在黑暗中再次相遇,慌得一齐滚下了山,撞在一起吓昏了过去。

天下了雨,在王老汉家,王阿婆望着正在漏雨的屋顶叹息道:“唉——就怕漏,还是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