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比喻平时要多观察事物,多动脑筋,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出处:出自《三国志》——《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全书一共六十五卷,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是一部史学巨著。《三国志》也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家长说给孩子听的话: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科学知识应用的实例,关键在于要有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发现。如果你注意到玩具小鸭子在澡盆里沉沉浮浮,也许你也能想出用水的浮力去称大象体重的办法,你也能表现得和曹冲一样聪明。记得平时多注意观察,你就能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
1寓意:
比喻做多余的事,不能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
2出处:
出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善于描写人物,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诗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如“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
3家长说给孩子听的话:
蛇是没有脚的。故事里的小主人公淘淘第一个画完蛇,偏偏自以为是地给蛇添画?脚,把本来到手的冰激凌让给了其他人,他的做法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不过,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可多此一举,否则反而会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新编成语故事绘本:拔苗助长(第1辑)(中英双语)》内容简介:1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2出处:出自《孟子》——《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他的弟子记录的孟子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的儒家经典。全书共七篇,约35000字,以问对、答辩的方式展开论述。《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3家长说给孩子听的话: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去做。千万不可以学故事里的大壮,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让秧苗长高一点,但他太急躁了,硬生生地拔高秧苗,违反了秧苗的生长规律,最后使秧苗都蔫了。
1寓意:
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2出处:
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现存55篇,大约100000字,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比如“自相矛盾”、“讳疾忌医”、“滥竽充数”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3家长说给孩子听的话:
农夫实在是好运气,居然能轻轻松松捡到一只肥兔子。农夫又实在是贪心和愚蠢,竟然死守树?等兔子,可一直等到庄稼都枯萎了,兔子也没有再出现。有时我们也会像农夫一样,运气爆发,得到一些本来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得到了固然是好,但要记住,这不是靠我们的本领和努力得来的,千万不能像书中的农夫一样,傻傻地等着兔子的到来,好的生活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1 寓意:
比喻以主观感觉来衡量人,以主观意识来决定对事物的看法。
2 出处:
出自《列子》——《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趣味性强,发人深思。
3 家长说给孩子听的话:
有时候,我们会被自己的感觉欺骗,就像故事里贝拉的爸爸,他以为小彼得偷了他的斧子,就处处觉得小彼得是小偷。实际上,小彼得冤枉得很,斧子老老实实地待在贝拉家的木头堆里呢。所以,在判断一件事情或者评价一个人之前,最好还是有一些客观的事实作为依据,否则很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
1寓意:
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2出处:
出自《新序》——《新序》,西汉著名学者刘向采集舜、禹至汉代史实,以讽谏为政治目的分类编撰而成的历史故事类编,原本三十卷,现仅存十卷。以材料取舍、思想内容来看,《新序》体现了刘向本人德治仁政、贤人治国、民本、从善纳谏等思想,章节故事完整,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特色鲜明。
3家长说给孩子听的话:
国王明明不喜欢龙,还表现得那么喜欢,看见真的龙居然会吓成那样,实在是让人好笑?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完全没有必要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只会让人觉得你不真诚,别的小朋友也不愿意跟你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