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主角鼹鼠先生看起来好像很面熟,虽然他外形极像一般的老鼠,名字同样也含有一个“鼠”字,但鼹鼠可不是一般的鼠辈哦!虽然同属哺乳类动物,但鼹鼠的牙齿与老鼠不同,不属于啮齿类动物,而是食虫目动物。
鼹鼠有着圆圆的身体、短而浓密的皮毛、十分可爱的眼睛和耳朵,以及善于挖掘土壤的前肢。书中的鼹鼠先生似乎长期居住在地底下,其实,现实生活中的鼹鼠,大多数的时间也都待在地底下,在地底下的洞穴中生活,地底下的蚯蚓及一些昆虫的幼虫,就是鼹鼠们赖以为生的食物。
这《鼹鼠的音乐》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我们的鼹鼠先生很特别,他爱上了拉小提琴,这更让人觉得他十分可爱。一开始练习的时候,连小鸟都被他的琴声吓飞了,树也要枯死了!但鼹鼠先生并没有放弃,他不断地练习着,终于让他的最爱成为了所有大自然朋友的最爱!
仔细看看这《鼹鼠的音乐》的最前页,努力挖掘的鼹鼠先生,像不像每天埋首工作的现代人呢?他只是低着头,在阴暗潮湿的地底下埋头苦干,这样重复性的工作,多么令人感到乏味,好像世界上其他事物再也与他无关了;晚上则只是看看电视、吃饭,然后就寝入睡。即使这样的生活已让人习以为常了,但好像总是少了些什么。
100个维尼故事,给孩子100分的幸福!维尼故事,亲子阅读美妙有趣;自然轻松,讲孩子愿意听的道理;100个故事,阅读长久值得珍藏。
维尼是一只幸福的小熊。他最在乎朋友的幸福和感受,是大家共同的好朋友!他有点儿笨拙但却非常善良;他喜欢简单的生活,却拥有奇思妙想和独特的洞察力;有他就有源源不断的快乐。
雪!
一片雪花。
两片雪花。
除了那一个小男孩儿,没有人认真地去理会下雪这件事情。
《下雪了》一书里的小男孩儿和他的狗,为那第一片雪花和城市的变化而欢呼雀跃。对孩子来说,任何事无论大小都是新鲜而有意义的,这是因为孩子的心中,没有主观预设的好坏与任何利益价值诉求。相对的,大部分成人的反应正如这本图画书里所描写的:留胡子的爷爷说:“只不过是一片雪花而已。”戴帽子的男士说:“没什么。”撑伞的女士说:“会融化的。”
对老爷爷、男士和女士来说,下雪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他们的反应相当冷漠。
不过,雪花兀自飘落,不理老爷爷、男士和女士,兀自飘落、融化、飘落,也飘过小男孩儿真实坦诚的心田;小男孩儿一心关注着飘雪,他望着越飘越多的雪花欢呼:“下雪了!”当雪花落满屋顶缀满树梢,小男孩儿用似乎是发现者的口气轻呼:“是雪呀!”这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是个难忘的经验。对孩子来说,这样的经验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同与共享,就是最大的鼓励和温馨。
孩子有了发现,心中生起感动,这个时候如果能适当加以引导,无论对知识的探索与深入,或者文学、艺术想象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对孩子们来说,也许“雪”并不是一项生活中易于观察到的现象,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无法说出“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形容与感触时,我们大人又何需担忧,急着想要他们了解呢?因为一旦有机会让他们接触到实景实物的时候,他们心中的印象自然会立刻鲜活起来,也许他们会开心地大喊:“是雪呀!”
《下雪了》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始,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也会有一些新奇的发现,试着体会他们的体会,感觉他们的感觉,陪同他们一起去观察身边的事情、关心生活,别急着告诉他们太多“大人”的常识,而是一起在无数的发现与探索中,体会生命与知识的真谛。
1999年11月13日,美国波士顿郊区查理河畔的西洛克波里正在举行一个开工仪式,一个新的社区公园将要在这里建成,这一天正好是《迈克·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机》出版60周年,于是这一天被命名为“迈克·马力甘日”。一晃十年过去,在迈克·马力甘这本书诞生70年之后,它的中文版终于和小读者们见面了。玛丽安是一辆红色的蒸汽挖土机,她的伙伴迈克·马力甘把她爱护得很好,他们在一起愉快地工作,可惜好景不长,新型的挖土机的出现抢走了蒸汽挖土机的“活儿”,玛丽安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可是迈克·马力甘和玛丽安不甘心,看了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后,他们上路了……最后,像每个儿童故事都有一个完美结局一样,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